两岸医药产业合作“民间态度”谨慎

2013年11月05日 1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南京11月5日电 (申冉 王琦)“相较于台湾的‘积极攻势’,大陆(医药)企业对于进入台湾市场并不是如此热心。”5日在南京举行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成为普遍被看好的两岸合作新领域。不过,论坛会场外的一些“民间态度”则显得更为谨慎。

  在当天的主题论坛上,两岸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召集人各自发言,对该领域的合作谋划出乐观前景。

  “两岸民众同宗同源,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增进两岸企业在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大陆方面召集人、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高强说。

  该推进小组台湾方面召集人、国光科技董事长詹启贤谈到了两岸医药科技产业合作的迫切需求:“人口老化、慢性病的增加、两岸共同传染病的盛行,现在的医疗制度如果不导入新的制度思维,相信两岸不堪负荷。”

  相比较论坛上的乐观,会场外企业家的态度显得谨慎冷静。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陆旗舰级药企副总也参加了此次峰会,他告诉记者说,该企业目前与多家台湾生物医药企业均有合作,“坦率来说,台湾市场较小、利润有限,相对于欧美市场,台湾市场对大陆药企的诱惑不大。大陆企业对台湾的期待是,通过两岸企业合作,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打入欧美市场。”

  他表示,反过来说,台湾医药企业虽较热衷于进入大陆这个巨大的市场,但医药科技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困难也不可小觑:“首先,大陆对生物医药企业监管属于多头管理,发改委管定价、药监局药品注册、卫生局医药安全……各个部门都要跑到,就很有难度;其次,目前国内新药注册耗时很长,每年大概只有两三百个新药获准注册,照这个速度,企业注册新药要四五年,台湾企业大部分规模相对较小,耗不起这个时间;再次,药品销售渠道也是台湾企业的‘短板’,大陆医药销售渠道人事壁垒重重,‘外人’想要进入恐非易事。”

  来自台湾的“秀传医疗体系”业已扎根江苏苏州市多年,经验颇为丰富,该企业首席代表林华庭在采访中也坦承台企进入大陆市场确是“人事纷扰较多”。

  这位台商无奈表示,“我们五年前曾在大陆开过一家医院,结果开了没多久就不敢开下去了,发现卫生检查过于繁琐,各个部门都来检查,甚至可能不是很规范的检查,检查的目的可能是‘找茬’”。“医疗是个受到高度管制的产业,我们只能从高层入手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现实有种种无奈,但两岸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大陆对医疗服务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让当天参加峰会的两岸生物医药企业家对于各种合作项目的可能性都做出了广泛而深度的探讨。(完)

[责任编辑:李典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