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两岸企业家峰会官网  >  专访  > 正文

厉以宁:结构调整须在增长中实现

2012年09月14日 13: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

  中国江苏网南京5月23日讯(记者 王静 戚阜生)今天下午,以“包孕吴越,共建共享”为主题“2012江浙工商业领袖(紫金山)峰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国内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现场以“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对策”为主题题做了精彩演讲。会后,中国江苏网记者就江苏经济的相关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厉以宁教授认为,江苏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只有在经济的增长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要格外注重农村新社区的建设。

  城镇化不等于农民进城 农村要建新社区

  

  记者:这些年江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发展中存在一些困境,我们江苏现在一直再提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也做了不少工作,请厉老对我们江苏做的工作做点评价。

  厉以宁:我认为经济的转型、结构调整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个调整要增量调整,因为只有在经济的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才更有效、更快。

  江苏今后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个方面,加快产业的升级;第二个方面,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让新兴产业来带动其他经济;第三,要对传统的工业一定要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这三个方面同时努力的话,江苏的经济会进一步上一个台阶。

  其实江苏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我回来江苏的次数还是很多的,我觉得江苏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话,首先要对“城镇化”要有新的理解,“城镇化”不是单纯的把农民迁往城市,而是一定要在农村中形成新的社区,按照新的社区来管理,要让农村的公共服务有重要发展,在农村建立社区以后,还要着重建设园林化社区,走循环经济道路,比如如何利用废水、处理垃圾等,可以产生新的产值。另外在文化教育卫生各方面都应该搞上去。这个可以大量避免农村进不了城的问题。社区的建立,可以大大减少拆迁问题,所以农民愿意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

  而且这给我们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社区的建立,这个和走向新型的社区管理,对民营经济来说,这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啊,全世界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的城镇化,城市要建设,社区也要建设。听说江苏自苏州正在做试点,建立新社区,我觉这是非常好的。

  所以说,建设农村新社区就是城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应反映于农民进城的现象中,而且应该反映于新社区的建设,若江苏能早日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率先实现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苏商、浙商可多渠道实现优势互补

  记者:今天大家在峰会上畅谈苏商和浙商的“生意经”,而现在苏浙商业文化共通共荣的崭新模式已成是大势所趋,我想请厉老简单说说在苏商和浙商在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方面还有那些工作要做?

  厉以宁:江浙两省经济都很发达,但各有特点。浙江山多但是有很好的港口,江苏平原虽然多,但是苏北缺少良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过去国有企业较多,乡镇企业最初的“苏南模式”是集体所有制,而浙江的企业一开始就以民营经济为主,

  浙江人善于流通,善于经商,所以浙江的发展更容易一点,浙江人可以讲是走遍了全世界,靠自己打江山。而江苏人这一点稍逊于浙江人。但是江苏与浙江的文化底蕴都十分深厚,所以苏商和浙商收到的文化的熏陶都比较重。

  所以,今后浙商和苏商要进一步优势互补、加强合作的话,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浙江人和江苏人可以共建一些开发区,可以合营一些企业,把两地人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第二,因为江苏在教育方面优势要大于浙江,江苏的高等院校学府较多、中学教育也较发达,因此,两地在人才方面两地也可以探讨进一步的合作。第三,实际上,光谈江苏和浙江的合作还不够,要发挥更大的区位合作优势,应该要加上上海,如果江浙沪三地真正意义上合作起来,这块地区的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典典]

相关阅读: